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期末总结临床诊断学4 [复制链接]

1#

第三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验

第一节尿液检验

一、尿液检验内容

?一般检验:

1一般性状检查:包括尿量、颜色、气味、PH、比重等检查

2化学检查:尿蛋白、尿糖、酮体的检测

3显微镜检查:包括细胞、管型、结晶体的检测

4尿细胞计数:包括Addis尿沉渣计数、1小时尿细胞排泄率测定

?其他检验:

1.尿红细胞(RBC)形态检查:①原理:肾小球源性血尿时,RBC通过受损的肾小球基底膜,受到挤压损伤发生大小、形态及血红蛋白含量等的变化;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时,RBC未受到上述过程的影响,因此形态完全正常。②参考值:正常人尿RBC/ml,肾小球源性血尿时变形RBC80%。③临床意义:肾小球源性血尿见于各类肾小球疾病;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见于尿路结石、炎症等。

2.尿蛋白电泳①原理:在聚丙烯酰胺凝胶柱中各种蛋白质组分都向正极移动,按其分子量大小的顺序彼此分离。②临床意义:以肾小管损害为主的疾病,尿中出现小分子量蛋白质如白蛋白;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疾病,常出现中分子及大分子量蛋白;整个肾单位受损,出现混合性蛋白尿。

3.尿补体C3、免疫球蛋白:尿C3及IgM、IgG阳性,提示非选择性蛋白尿。

4.尿微量清蛋白5.尿清蛋白/肌酐比值

6.尿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增高见于肾小管病变和某些恶性肿瘤。

7.尿α1-微球蛋白8.尿酶9.尿电解质。

10.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正常尿内无FDP,尿中FDP增多见于肾小球内有局部凝血及DIC时。

第二节粪便检查

一、标本采集:粪便标本的采集方法通常采用自然排出的粪便,标本采集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粪便标本务必新鲜;2、少量;3、排选异常部分(粘液、脓血、粪端);4、查阿米巴时粪便要新鲜、保温;5、肛门周围皱襞处试取(检查蛲虫时);6、做化学法隐血试验时,应于前三日禁食肉类及含有动物血的食物;7、无粪便而又必须检查时,可经肛门指诊采集粪便。

二、检查内容

1、一般性状检查:量、颜色与性状、气味、寄生虫体、结石

2、显微镜检查:细胞、食物残渣、寄生虫(卵)

3、化学检查:隐血试验、胆红素检查

4、细菌学检查

三、送检目的及临床应用

1、送检目的:粪便检查对了解消化道及与消化道相适的肝、胆、胰等器官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与疾患,了解胰腺及肝胆系统的消化与吸收功能状况有重要价值。

2、临床应用:对肠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胃肠道及附属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消化道肿瘤的筛选检查及*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第三节痰液检验

?基本概念

留取痰液标本时必须与口腔唾液、鼻咽部及鼻腔分泌物区分。

?标本的正确采集:做常规检查、癌细胞检查和细菌学检查时,应留取清晨第一口痰,观察痰量留24小时痰做集菌法找结核菌留12~24小时痰,做厌氧菌培养必须经环甲膜穿刺取痰。

?痰液检验的内容:

1.一般性状检查:包括痰量、颜色、性状、气味以及有无管型等。大量脓痰见于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和脓胸支气管胸膜瘘;血性痰常见疾病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铁锈色痰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梗塞等;烂桃样灰*色痰见于肺吸虫病;棕褐色痰见于阿米巴肺脓肿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厌氧菌感染时痰有恶臭味;肺炎球菌肺炎和慢性支气管炎可见支气管管型。

2.显微镜检查:直接涂片镜检观察白细胞多少、有无寄生虫及虫卵、有无炭末细胞和心力衰竭细胞;并进一步染色做脱落细胞检查、Gram染色和抗酸染色。

3.细菌培养:根据需要做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真菌培养、结核培养和支原体培养等。

?液检查的临床应用:可用于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开放性肺结核的诊断,肺癌的诊断和肺部寄生虫病的诊断。

第四节脑脊液检查

一、基本概念:

?脑脊液主要功能有: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界震荡损伤;调节颅内压力变化;供给脑、脊髓的营养物质,运走代谢产物;调节神经系统碱储量,维持正常PH等。若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发生器质性病变时,如感染、炎症、肿瘤、外伤、水肿、出血、缺血和阻塞等都可引起脑脊液成分的改变。

二、脑脊液采取及检查适应征

(一)适应征

1、有脑膜刺激症状。2、疑有颅内出血。3、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4、脑(神经)髓鞘疾病。5、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而疑为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

6、中枢神经系统疾患需椎管内给药治疗者。

(二)禁忌征:

疑有颅内压升高,如明显乳头水肿忌作腰穿。如非作不可,应先降颅压,然后缓慢滴出少许脑脊液。对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及局部皮肤有炎症者亦不宜作腰穿。

脑脊液压力升高见于过度紧张、充血性心衰、脑膜炎、上腔静脉综合征、静脉血栓形成、脑水肿及脑脊液吸收受抑等,压力降低见于脊髓~蛛网膜下腔阻塞、脱水、循环衰竭及脑脊液漏患者。

三、检查项目:

(一)一般性状检查:

1、正常:无色、清晰、透明,不会出现凝块或薄膜。

2、异常:①颜色:红色,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色,又称*变征,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椎管阻塞、多神经炎、脑膜炎时;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微绿色,见于绿脓杆菌引起的脑膜炎;褐色或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

②透明度:白细胞计数超过×/L或红细胞超过×/L时,脑脊液才出现混浊;病脑、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枢神经系统梅*可呈清晰透明或微混;结核性脑膜炎呈毛玻璃样混浊;化脓性脑膜炎呈乳白色混浊;腰穿损伤出血呈红色混浊。

③凝固物:当有纤维蛋白原及细胞数增加可使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正常者静置24小时无凝块或薄膜;急性化脓性脑膜炎静置1—2小时可出现凝块或沉淀物;结核性脑膜炎静置12—24小时后,可见液面有纤细的薄膜形成;蛛网膜下腔阻塞时,脑脊液呈*色胶胨状。

(二)化学检查:

1、蛋白质检查:正常脑脊液蛋白含量甚微,主要为清蛋白,不到血浆蛋白含量的1%。

(1)蛋白定性试验(pandy试验),正常人多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2)蛋白定量试验:参考值范围:儿童(腰穿)0.20—0.40g/L;成人(腰穿)0.20—0.45g/L;小脑延髓池穿刺0.10—0.25g/L;脑室穿刺0.05—0.15g/L。

临床意义:蛋白含量增加见于

①血脑屏障通透增加;②脑脊液循环障碍;③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

④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⑤损伤性腰椎穿刺。

蛋白含量减少见于:

①脑脊液更新加快,如大量脑脊液丢失;②损伤或腰穿引起的脑脊液漏;

③颅内压增加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

(3)蛋白电泳检验:临床意义

①前清蛋白增加,见于脑积水、脑萎缩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②清蛋白增加,见于脑血管病变、椎管阻塞及脑肿瘤等。

③α1和α2球蛋白增加,见于急性化脑、结脑急性期、脊髓灰质炎、脑膜白血病及脑转移癌等。

④β球蛋白增加,见于动脉硬化、脑血栓等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若同时伴有α1球蛋白明显减少或消失,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如小脑萎缩或脊髓变性等。

⑤β2—微球蛋白(β2—M),超过1.8mg/L,主要见于脑膜白血病及淋巴瘤;此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感染、各种炎症及其它恶性肿瘤等,脑脊液中β—M也有不同程度增加。

⑥γ球蛋白增加:见于脱髓鞘病,尤其是多发性硬化症。

2、葡萄糖检查:

含量为血糖的60%,应在禁食后4小时作腰穿较理想;参考值:儿童2.8—4.5mmol/L;成人2.5—4.5mmol/L。

脑脊液/血浆葡萄糖比率0.3—0.9

临床意义:①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糖含量可显著减少或缺如。②结核性脑膜炎:糖减少不如化脓性显著。③其它累及脑膜的肿瘤(如脑膜白血病)、结节病、梅*性脑膜炎、风湿性脑膜炎、症状性低血糖等都可不同程度的糖减少。

3、氯化物检查:参考值:—mmol/L

临床意义:结核性脑膜炎可明显减少,可降至mmol/L以下;化脓性脑膜时多为—mmol/L;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大量呕吐、腹泻、脱水等造成血氯降低时,脑脊液中氯化物亦可减少。

(三)显微镜检查:

1、细胞计数:参考值:成人(0—8)×/L儿童(0—15)×/L

细胞分类:正常脑脊液中多为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两者之比为7:3

2、临床意义:脑脊液中细胞数增多见于:(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化脑常达数千×/L;结脑多不超过×/L,且中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同存;新型隐球筒性脑膜炎,多为数百,以淋巴细胞为主,病*性脑炎、脑膜炎细胞数多为数十,以淋巴细胞为主。(2)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性疾病,以淋巴细胞为主。(3)脑寄生虫病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4)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红细胞明显增加。

(四)细菌学检查:可直接涂片法或离心沉淀后取沉淀物制成薄涂片,镜检:如疑化脓性脑膜炎,作革兰氏染色;疑结核性脑膜炎,作抗酸染色;疑隐球菌脑膜炎涂片上加印度墨汁染色。

第六节浆膜腔积液检验

一、基本概念

人体的胸腔、腹腔、心包腔统称为浆膜腔,正常成人胸腔液〈20ml,腹腔液〈50ml,心包腔液10—50ml,在腔内主要起润滑作用。病理情况下,腔内有多量液体贮留,称为浆膜腔积液,随部位不同分为胸腔积液(胸水)、腹腔积液(腹水)和心包积液。

二、浆膜腔积液分类和发生机制

(一)漏出液:为非炎性积液。形成的主要原因有: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当血浆清蛋白低于25g/L,即可引起浆膜腔积液。②毛细血管内流体静脉压升高。③淋巴管阻塞。

(二)渗出液:为炎性积液,形成主要原因有①感染性。②非感染性。

三、检验项目

标本采取是通过浆膜腔穿刺方法获取,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及心包穿刺。

(一)一般性状检查

颜色、透明度、比重、凝固性

(二)化学检查

1、粘蛋白定性试验(Rivalta试验),漏出液多阴性反应,渗出液呈阳性。

2、蛋白定量试验,漏出液蛋白总量常〈25g/L,而渗出液常在30g/L以上。

3、葡萄糖测定:漏出液中葡萄糖与血糖相似,渗出液常因细菌或细胞酶的分解而减少,如化脓性胸(腹)膜炎、化脓性心包炎积液中葡萄糖含量明显减少甚至无糖,结核性与癌性积液类风湿性常减少,红斑狼疮积液糖基本正常。

4、乳酸测定:有助于细菌性感染与非感染性的鉴别诊断,当乳酸含量10mmol/L以上时,高度提示为细菌感染。

5、酶活性测定

(1)乳酸脱氢酶(LDH):漏出液中LDH活性与正常血清相近。渗出液中LDH活性增高,化脓性胸膜炎可达正常血清的30倍。

在疾病过程中LDH活性的增加与降低,则分别提示炎症的加重与吸收。

(2)淀粉酶: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创伤所致的积液,可增高达正常血清的3倍;原发或继发性肺腺癌,胸水中淀粉酶活性显著增高,啵?00Iu/L。

(3)溶菌酶(LZM):正常胸腹水中LZM含量为0-5mg/L,结核性积液中的LZM含量>30mg/L,明显高于癌性和风湿病积液,积液和血清中LZM比值(E-LZM/S-LZM)正常1,而结核性常1。

(4)腺苷脱氨酶(ADA):结核性积液中ADA活性升高且幅度大、癌性次之,漏出液最低。当ADA>40u/L,应考虑为结核性;当抗结核治疗有效时,积液中ADA活性下降,可作为结核诊断疗效观察指标。

(5)癌胚抗原(CEA)测定:参考值:改良Maiolini酶联免疫法:

3.2±0.77ug/L,>5ug/L为异常,临床在癌性胸、腹腔积液时CEA多>5ug/L,良性积液时多5ug/L。

(三)显微镜检查

1、细胞计数:漏出液细胞较少,常×/L,渗出液常>×/L。

2、细胞分类:漏出液中主要为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渗出液中细胞数较多,各种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不同:①中性粒细胞为主:常见于化脓性及结核性积液的早期;②淋巴细胞为主:多见于慢性炎症如结核性、梅*性及肿瘤积液等;③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气胸、血胸、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病所致的积液;④其它细胞:如组织细胞、间皮细胞、狼疮细胞。

3、脱落细胞检查:检出恶性肿瘤细胞是诊断浆膜腔原发性或继发性癌肿的重要依据。

4、寄生虫检验:乳糜液离心沉淀后检查有无微丝蚴,阿米巴病积液中可以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四)细菌学检查

渗出液、离心沉淀后涂片作革兰氏染色镜检,查找病原菌,必要时作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四、几种常见渗出液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1、浆液性渗出液:*色,微混、半透明的粘稠液体,细胞数多在(-)×/L,蛋白含量在30-50g/L,常见于结核性积液及早期化脓性胸(腹)膜炎和浆膜转移癌,也见于风湿性疾病引起的浆膜炎。

2、脓性渗出液:*色混浊,含有大量脓细胞及细菌,常见致病菌有化脓性球菌、大肠埃希菌、脆弱类杆菌等。

3、血性渗出液:可呈不同程度的红色、暗褐色或果浆色,常见于创伤、恶性肿瘤、肺梗塞及结核性积液等。积液呈不均匀血性或混有小的凝血块,提示为创伤引起;肿瘤所致的血性积液抽出后很快凝固,LDH活性较高,涂片可找到癌细胞;结核积液凝固较慢,ADA、LZM活性明显升高,积液呈果酱色,提示为阿米巴感染,涂片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4、乳糜性渗出液:呈乳白色混浊,见于纵膈肿瘤、淋巴结核、丝虫感染所致的胸、腹腔积液,涂片镜检淋巴细胞增多,积液中甘油三酯>1.24mmol/L。

5、胆汁性渗出液:呈*绿色,见于胆汁性腹膜炎引起的腹水,胆红素定性试验阳性。

第四章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一、肾小管功能试验

1、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试验又叫昼夜尿比重试验或莫氏试验。正常成人:24h尿量0-0mL;少尿mL/24h;无尿mL/24h;多尿2mL/24h;12h夜尿量mL;最高一次比重1.;最高比重与最低比重之差不少于0.。

2、尿渗量(渗透压):正常人:-0mOsm(当血渗透压为-mOsm时)。

3、肾小管功能试验的其他方法:①肾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试验;②尿液酸化功能测定等。

二、有效肾血流量测定

1、放射性核素法:SPECT。2、对氨马尿酸盐清除试验。

三、肾小管性酸中*诊断试验1、氯化铵负荷试验。2、碱负荷试验。

四、肾脏活检病理检查的诊断意义

1、肾脏活检病理检查包括:光镜、免疫荧光、电镜三种方法。2、肾活检10种病理类型的临床意义。

第五章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一、基本概念

二、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1、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除r球蛋白以外的大部分血浆蛋白,如清蛋白、糖蛋白、脂蛋白、多种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纤溶因子及各种转运蛋白等均系肝脏合成,当肝细胞受损时这些血浆蛋白合成减少,尤其是清蛋白明显减少,导致低清蛋白血症,临床上可出现腹水与胸水。r球蛋白系免疫球蛋白,由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所产生,当肝脏受损,尤其是慢性炎症时,刺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r球蛋白生成增多。当患严重肝病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凝血酶因子合成减少,临床上出现皮肤粘膜出血倾向。此外体内氨基酸及核酸代谢产生的氨在肝内通过乌氨酸循环合成尿素,经肾脏排除体外,从而维持血氨正常水平,当肝细胞严重伤害时,尿素合成减少,血氨升高,临床上表现为肝性脑病。

2、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比值测定

原理:90%以上的血清总蛋白和全部的血清清蛋白是由肝脏合成,因此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测定是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临床意义:

(1)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主要由于血清水分减少,使单位容积总蛋白浓度增加,而全身总蛋白量并未增加,如急性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2)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的减低见于:(a)常见肝脏疾病有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总量60g/L或清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b)营养不良。(c)蛋白丢失过多。(d)消耗增加。(e)血清水分增加。

(3)血清总蛋白及球胆白增高,当血清总蛋白80g/L或球胆白35g/L,称高蛋白血症或高球胆白血症血症。见于(a)各种慢性肝病。(b)M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c)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风湿热等。(d)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如Tb病、疟疾等。

(4)A/G倒置: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等。

3、血浆凝血因子测定:除组织因子及由内皮细胞合成的VW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几乎都在肝脏中合成,凝血抑制因子如抗凝血酶Ⅲ(AT-Ⅲ)、α2巨球蛋白、α1抗胰蛋白酶、C1脂酶抑制因子及蛋白C也都在肝脏中合成。凝血因子半衰期比清蛋白短得多,尤其是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Ⅸ、Ⅹ)。因此在肝功能受损的早期,清蛋白检测完全正常,而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却有显著降低,故在肝病早期可用凝血因子检测作为过筛试验。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PT延长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特征,也是诊断胆汁淤积,肝脏合成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Ⅹ是否减少的重要检查。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严重肝病时,维生素K缺乏时APTT延长。

(3)凝血酶凝固时间测定(TT):肝硬化或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合并DIC时,TT可延长。

(4)肝促凝血酶原激酶试验(HPT):能反应因子Ⅱ、Ⅶ、Ⅹ的综合活性。

(5)抗凝血酶Ⅲ测定(AT-Ⅲ):主要在肝合成,70%-80%凝血酶由其灭活,它与凝血酶形成1∶1共价复合物而抑制凝血酶。严重肝病时AT-Ⅲ活性明显降低,合并DIC时更低。

4、血氨测定:肝脏将氨合成尿素,是保证血氨正常的关键,在肝硬化及暴发性肝衰时,如果80%以上肝组织破坏,氨就不能被解*,氨在中枢神经系统积聚,引起肝性脑病。

三、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血清脂类包括胆固醇、胆固醇脂、磷脂、甘油三脂及游离脂肪酸。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磷脂主要来源于肝脏。

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脂的测定。

临床意义:a、肝细胞受损时,如肝硬化、暴发性肝衰血中总胆固醇降低。b、胆汁淤积时,血中胆固醇增加,其中以游离胆固醇增加为主。胆固醇脂与游离胆固醇比值降低。c、营养不良及甲亢时血中总胆固醇降低。

四、胆红素代谢检查

当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肝细胞膜对胆红素转运缺陷(Gilbert综合征)、结合缺陷(Crigler-Najjar综合征),排泄障碍(Dubin-Johnson综合征)及胆道阻塞(各型肝炎、胆管炎症等)均可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临床上通过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尿内胆红素及尿胆原,借以诊断有无溶血及判断肝、胆病在胆色素与代谢中的功能状态。

1、总胆红素测定(STB)

临床意义:

(1)判断有无*疸,*疸程度及演变过程STB17.1μmol/L,但34.2μmol/L为隐性*疸或亚临床*疸,34.2-μmol/L为轻度*疸,-μmol/L为中度*疸,μmol/L为高度*疸。在病程中检测可以判断疗效和指导治疗。

(2)根据*疸程度推断*疸病因:溶血性*疸85.5μmol/L。肝细胞性*疸17.1-μmol/L,不完全梗阻性*疸为-μmol/L,完全梗阻性*疸通常μmol/L。

(3)总胆红素、结合及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程度判断*疸类型,若STB增高伴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提示为溶血性*疸,总胆红素增高伴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为胆汁淤积性*疸,三者均增高为肝细胞性*疸。

2、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测定

临床意义:根据CB与STB比值,可协助鉴别*疸类型,如CB/STB20%提示溶血性*疸,20%-50%之间为肝细胞性*疸,比值50%为胆汁淤积性*疸。某些肝胆疾病的早期,肝炎的*疸前期之*疸型肝炎,失代偿肝硬化、肝癌等,30%-50%患者表现为CB增加,而STB正常。

3、尿胆原检查

原理:在胆红素肠、肝循环过程中,仅有极少量尿胆原逸入血循环,从肾脏排除。

临床意义:

(1)尿胆原增多:a、肝细胞受损。b、循环中红细胞破坏增加及红细胞前体细胞在骨髓内破坏增加,如溶贫。c、出血时由于胆红素生成增加。d、其他、如肠梗阻顽固性便秘时吸收增多。

(2)尿胆原减少和缺如:a、胆道梗阻。b、新生儿及长期服用抗生素时,由于肠道细菌缺乏或受到药物抑制,使尿胆原生存减少。

4、尿胆红素检查

原理:非结合胆红素与不能透过肾小球屏障,因此不能在尿中出现,而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能够透过肾小球基底膜在尿中出现(肾阈34μmol/L)。

临床意义:尿胆红素试验阳性提示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a、胆汁排泄受阻。b、肝细胞损害,C、鉴别*疸:溶血性*疸为阴性,上述二种为阳性。先天性*疸中Dubin-Johnson和Rotor综合征为阳性。而Gilbert和Crigler-Najjar综合征则为阴性。医学全在线
  (二)肝囊肿:包括单纯性囊肿与多囊肝等。

B型超声显示肝内有一个或多个液性暗区,壁薄,边界整齐,清楚,伴后方回声增强。B型超声可显示肝内0.5cm直径以上囊肿。


  (三)肝脓肿

B型超声图显示肝内有单个或多个液性暗区,边缘不规则,腔内有散在回声。实时扫查脓腔多呈圆球立体感。多发性小脓肿超声显示回声减低,可无典型液性暗区。


  (四)肝癌:包括原发性肝癌及继发性肿癌


  原发性肝癌:B型超声显示肝内回声异常,①回声减弱型,病变局部回声较周围肝实质回声明显减弱,多见于2.0cm以下的小肝癌。②等回声型,病变区回声与正常肝实质相似、周边常有低回声晕。③强回声型、病变区为团块状增强回声,内部回声分布均匀或不均匀,边缘不整齐④混合型,病变区回声强弱不等,3cm以上肝癌常伴有肝脏肿大,肿瘤靠近肝表面者常使肝表面不评肝内血管可因肿瘤的压迫、移位,狭窄或扩张,分布紊乱,可显示血管内癌栓。原发性肿癌应与肝血管瘤鉴别,后者超声图像也有多种类型,但以强回声型多见,且其边界清楚、轮廓规则、内回声均匀多数能鉴别。

继发性肿癌:B型超声显示肝内有多个散在病灶结节,局部回声增强或减低,周围为低回声晕,若有坏死时中心又出现低回声区。


  彩色多普勒可显示癌肿周围有血管包绕多为肝动脉血流或动静脉瘘,并常伴肝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


  (五)正常脾脏

B型超声显示正常脾脏边界整齐、光滑、脾脏内部为密集低回声,分布均匀,正常脾脏长径10-12cm,脾门处厚度为3~4cm。


  (六)脾脏疾病


  脾脏慢性肿大时,常伴脾内回声增强变粗脾门区静脉增粗。脾结核常回声明显增强或为低回声区。脾囊肿或脓肿显示脾内有液性暗区,外伤性脾包膜下血肿显示脾区有液性暗区或伴脾实质不完整。

二、胆囊及胆道疾病


  (一)正常胆囊

B型超声显示胆囊壁为细回声光环,轮廓整齐,内部为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形状如梨或茄,空腹胆囊长径4-8cm,横径2-3.5cm。


  (二)胆囊结石

B型超声显示:①胆囊液性暗区内有1个或多个强回声光团,其后方有声影(无回声区),为典型的胆囊结石声像图,②胆囊内充满结石时显示胆囊前壁及胆石前缘的强回声光带、后方为声影,胆囊内结石的形态及胆囊后壁均不显示或呈“WES”征。③胆囊内单个或数个较强小回声团,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后方无明显声影。


  (三)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B型超声显示胆囊肿大,壁增厚,轮廓模糊。慢性肿囊炎胆囊壁增厚至0.5cm以上,胆囊腔可能缩小,其中液性暗区不清晰。


  (四)胆囊肿瘤


  胆囊良性肿瘤声像图显示靠近一侧胆囊壁有园形或半园形实质肿块,突入胆囊腔,后方无声影。胆囊癌表现为胆囊内有回声不均匀的实质性低回声区、突入囊腔或自囊壁呈蕈状,或为部分胆囊壁增厚,或为胆囊壁普遍增厚,囊腔消失。常伴有结石。


  (五)胆总管疾病


  正常胆总管上段B型超声显示其内径小于4mm,大于6mm为扩张,胆总管结石可显示扩张胆管内有强的或较强回声光团,后方有声影,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表现为胆总管囊状扩张亦可伴有肝内胆道(肝门部)扩大,胆道肿瘤可显示扩张的胆道中有实质性低回声块突入胆道,与壁相连,或扩张的胆道突然中断。根据胆系扩张情况可鉴别肝内、外梗阻性*疸及梗阻部位。

三、胰腺疾病


  (一)正常胰腺

声像图上显示胰腺的长轴切面位于脊柱,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及脾静脉之前,胰头在下腔静脉前方,胰颈在肠系膜上静脉之前,胰体在腹主动脉之前、胰尾在左肾上极前方。胰腺内部为均匀分布的中等回声细光点(与肝回声近似),边缘整齐。正常胰头厚25-30mm,胰体、尾部厚度小于20mm。


  (二)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B型超声图显示胰腺肿大,外形失常,回声减弱,如有坏死液化或伴出血可出现液性暗区。慢性胰腺炎显示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内部回声增强,或不均匀,有时可见胰腺主导管扩张。如有囊肿形成,可见液性暗区,边界整齐清楚。


  (三)胰腺癌

声象图显示胰腺局限性肿大,轮廓不规则,边缘如伪足样伸出。小肿瘤呈实质性暗区,肿瘤稍大,内部回声不均匀,大肿瘤可有坏死液化区。胰头部者可伴有胆道受压扩张,下腔静脉受压局部管腔狭窄或门静脉受压部位。

四、肾脏疾病及肾上腺肿瘤


  (一)正常脊脏

B型超声显示正常肾脏轮廓清楚,肾皮质呈低回声区,肾锥体呈三角形暗区,集合系统为密集强回声。正常肾脏长径9-12cm,厚4.5~5cm,宽5-6cm。


  (二)肾盂积水

轻度肾盂积水显示肾盂盏区分离,中间液性暗区,大于1cm。中等量积水,肾脏增大肾中部为液性暗区,周围为肾实质区,巨大肾盂积水则肾区均为液性暗区呈囊状,肾实质消失。


  (三)肾囊肿及多囊肾

声象图显示肾区有单个或多个园形液性暗区,边界整齐清楚,囊肿局部肾脏可肿大或向外突起。多囊肾为肾内很多大小不等的园形囊性区,边界整齐,肾实质区回声增多、增强,肾脏肿大,常为双侧性。可伴有多囊肝或多囊脾。


  (四)肾肿瘤

B型超声显示肾细胞癌多为低回声型,小肿瘤可显强回声型,边界清楚,Wilms瘤可能为低回声型,亦可出现回声不均匀。


  (五)肾结石

声象图显示肾内有强回声光团伴后方声影,肾结石伴肾盂积水时,显示扩大的肾盂暗区中有强光团,更为清晰。


  其它如肾下垂、肾破裂、肾周围脓肿等疾病,超声检查均有助于诊断。


  (六)肾上腺肿瘤


  正常肾上腺在B型超声图上显示在肾脏上极之前上方,呈三角形,边界清楚,内部为均匀较弱光点。肾上腺肿瘤呈园形或椭圆形,内部为低回声,肿瘤较大者,内部回声不均匀或有液性暗区。

五、膀胱及前列腺


  (一)正常膀胱及膀胱疾病


  膀胱充盈时,B型超声显示为液性暗区,膀胱壁为整齐的光带。膀胱肿瘤可在液性暗区中出现边界清楚的实质性光点区,回声多较弱,与一侧膀胱壁相连。B超可以判断肿瘤浸润的深度。膀胱结石在液性暗区中显示强回声光团,后方有声影,改变体位结石光团可滚动。


  (二)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疾病


  正常前列腺声象图为横切面呈粟子形,包膜呈光滑的光环,内部为细小低回声,分布均匀,中心有一小光环为尿道。前列腺增生为前列腺中叶或侧叶肿大,包膜整齐,回声均匀。前列腺炎时大小基本正常或略大,内部回声增强,光点增粗或粗细不均,包膜光带完整。前列腺癌常有前列腺增大,内部回声不均匀,包膜可不完整或边界不规则。

今日荐读

点击下方图片,看趣文

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